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,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、多样性、多元化的趋势。现在,休闲时间观看文艺演出、欣赏音乐舞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。成都演艺行业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,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。
公款消费被限制,对于靠行政权力的“滥用”来支撑的演艺团体来说是冲击,更是机会。规定越来越严格的今天,定位高端、小众的演艺行业唯有利用“节俭令”的倒逼作用,及时向平民化、特色化的民间市场靠拢和转型,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下面我们就来说说,如何才能让演艺业健康持续的发展。
1.文艺演出、文化产业要朝着接地气、重内涵、提质量的方向发展。文艺创作只有坚持正确导向,力戒奢靡之风,创造真正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产品,才能在观众心中获得持久生命力。
2.发展演艺业、文化产业要更加积极面向市场、面向观众,加快从过于依赖政府向市场运作的转型。演出企业要从跑市长转变为跑市场,将目标定位在普通观众、定位在百姓消费,不断为老百姓提供内容丰富、品质卓越、票价合理的演出节目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。
3.演出企业要练好内功,提升服务水平,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,扩大品牌知名度,提升自身竞争力,争取在市场中占得先机。
演艺市场经过洗牌之后,市场本身会更加理性,观众的选择会更加理性,明星身价和演出成本也会回归到合理价位。发展中的各大成都演艺企业必定向市场求生存,用质量换效益,在发展道路上更加健康、良性,真正回归到服务群众的正常状况。